近日,公司陈思翀教授与两位博士研究生李文学和汪琪合作的英文论文在China & World Economy特刊上发表:“Looking beyond the China–US Trade Friction: China’s Economic Prospects and Participation in the Global Trading System(Vol. 28, No. 2, 2020)”。
论文题目为:“Are Chinese Acquirers Discriminated against in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 Analysis Based on Covered Transactions Filed with CFIUS”。该文初稿应邀于2019年5月在北京参加中国金融40人论坛(CF40)和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共同举办的第八届CF40−PIIE经济学家研讨会。文章就对美跨国并购交易市场上是否存在着经济国家主义这一问题展开研究。
文章背景是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的规模在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的2017和2018年出现快速下降的趋势:从2016年的460亿美元下降到2017年的290亿美元,降幅达37%;2018年更是进一步降至48亿美元,同比剧减84%。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跨国并购交易更是出现了断崖式的下滑。2018年8月13日特朗普总统签署并颁布《海外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案》(FIRRMA),要求所有来自海外的投资,一旦触发特定条件,哪怕是对硅谷初创企业的小额投资,也必须接受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CFIUS)的国家安全风险审查。同时,“蚂蚁金服收购速汇金遭拒”、“特朗普叫停中资收购美芯片商”等头条也不断见诸报端。
因此,文章首先基于相关公开新闻报道和公告,建立了一个2015- 2018年间对美跨国并购中涉及CFIUS审查的交易在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库。基于此研究样本,文章首先基于扎根理论总结了审查失败的主要决定因素,并依据这些因素对典型案例进行了横向和纵向对比。基于典型案例的梳理和基本事实,并建立CFIUS审查中存在公平待遇问题的异质性假说,以及审查结果所带来的间接威慑效应假说。为了验证上述假说,基于研究样本,文章利用逻辑回归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对上述异质性假说和威慑效应假说进行了验证。
文章得到如下两点基本结论:第一,中国企业对美并购交易出现大幅下滑,并非是由于跨国并购市场出现了趋势性变化,而是存在着显著的异质性。而且,这种异质性并非由于来自中国企业的并购交易更加集中于CFIUS审查的国家安全风险所担忧的范畴,国别和政权更替因素在中国企业的对美投资失败案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针对中国企业对美并购的CFIUS审查中存在经济国家主义式的公平待遇问题。特别是在特朗普政权上台后,提交CFIUS审查的对美并购交易中,中国相对于其他经济体的失败率还出现了进一步恶化的现象。第二, CFIUS的审查结果对未来的对美并购交易具有显著的威慑效应。而且,上述审查的威慑效应主要来源于特朗普政府上台后。这显示出,CFIUS审查结果会带来经济主体对经济国家主义行为的担忧,从而对企业在跨国并购市场的未来决策产生显著的经济影响。
陈思翀,304am永利集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金融、资产定价以及金融机构与市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两项、国际合作科研项目一项、以及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项目一项。研究成果发表于《经济研究》、《世界经济》、《金融研究》、《国际经济评论》、《国际金融研究》等国内重要期刊,以及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Pacific Economic Review、China & World Economy等国际SSCI期刊。同时,还在《财经》、《中国外汇》、《金融发展评论》、《经济日报》、《证券日报》、《澎湃新闻》、《搜狐财经》等政策类刊物和大众传媒上发表文章。
李文学,304am永利集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货币需求与企业现金持有问题,此前已有论文在发表在权威期刊《世界经济》。
汪琪,304am永利集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和国家安全问题对金融市场的影响。